一直以来,Tong一直想做一期“旅行中的遗憾”,因为时间、天气,有些景点永远无法成行,比如在冰岛一周没有看到的极光;专门去了圣莫尼卡海滩却没有落日;到了慕尼黑却没有去新天鹅堡……
后来想想,正是旅行中的遗憾教会我,每一次出发的勇敢和恒久的珍惜。
那是2015年秋天的德国行,从柏林出发,火车穿过巴伐利亚地区,一路向南,落叶很美,我把那个故事叫“把秋天唱给你听”。柏林、汉堡、海德堡、慕尼黑,我一路还在留恋黑森林地区地道的樱桃酱和黑森林蛋糕,却不知一个无法控制的东西,正在改变我的行程。
海拔!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慕尼黑发生高原反应?
对,每次到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对我来说都是一场噩梦。
火车在森林中穿梭,我发现自己呼吸越来越困难,那种熟悉的眩晕感让我知道此时我又是高原反应+哮喘复发。此次是一个人出门,趁着自己还有意识,我开始“自救”。翻出了包里的药品,吃了平时3倍的剂量让呼吸尽快恢复正常;在纸上写下了“我有哮喘,请送我去医院”的英文,以备不时之需……
15分钟过后,病情缓解,我庆幸自己又一次可以活下来,然后开始思考此时的慕尼黑之行。
那意味着我的新天鹅堡之旅一定会被取消,那个建在山中的城堡过分“消耗”着我的生命。而新天鹅堡在我心中可能会永远的变成一个童话。
讲真,我是为了新天鹅堡而来的德国。它是迪士尼童话中城堡的原型,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这个城堡本身其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你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他修城堡纪念的女孩你非常熟悉——伊丽莎白皇后,也就是茜茜公主。茜茜是国王的表姑,两个人三观相同,是彼此的soul mate。茜茜公主嫁给奥地利的皇帝弗兰茨之后,路德维希二世留下了深深的思念,他们只能保持毕生的友情,同样热爱诗歌和大自然,把自己分别比作老鹰和海鸥。茜茜公主觉得维也纳的皇宫是牢笼,而路德维希二世也是一个讨厌慕尼黑皇宫繁文缛节,希望寄情山水的人,他曾给茜茜写过N多情感炙热的诗,而且终身未娶。
历史上路德维希二世本人有浓重的中世纪骑士情怀,尤其喜欢瓦格纳的歌剧,就以《天鹅骑士》为原型设计了新天鹅堡。新天鹅堡1869年奠基,到17年后路德维希二世离世也没能完工。国王本人设计了360个房间,实际完工的只有14个,也就是现在对外开放的部分,足以惊艳世界。
讲到这里,我们有必要聊聊路德维希二世,是一个什么样的国王才能铸就世界建史上的奇迹和浪漫主义的巅峰?他和茜茜公主的八卦已经被人津津乐道了150年,而单纯从“政绩”上来说,他的艺术成就要远大于他的国家管理。
他修建了新天鹅堡,这座拜占庭与哥特式结合的建筑给世人留下了美好的想象。他修建了林德霍夫宫,洛可可式豪华的建筑是仿照凡尔赛宫的小特里阿农宫所建,充满了古希腊神话的繁复与浪漫。在此,路德维希二世将自己比作“月亮王”,孤僻、忧郁的形象。还有修建了赫尔伦基姆泽宫,它坐落在一个小岛上,外部与世隔绝,但内部非常奢华,是凡尔赛宫的“仿制品”,但有比凡尔赛宫更奢华的镜厅。可惜他在赫尔伦基姆泽宫只居住了一周就突然去世了。
路德维希二世人生的另一个主旋律就是“歌剧”,这不是简单的看剧,而是将戏剧家瓦格纳成为毕生挚友。他专门创立了拜罗伊特剧院来出演瓦格纳的作品,并把自己在郊外的别墅给他使用,让他可以在纯净的艺术空间中创作。瓦格纳也把德国的很多传说和童话搬上了舞台,而自此之后,慕尼黑也成为了欧洲重要的音乐中心。
41岁时路德维希二世的生命就走到了终点,关于他的死众说纷纭,官方公布的是自杀,国王溺亡于斯坦恩贝格湖。但是后人更愿意相信路德维希二世死于政治纷争,他的大臣因为他“不谙国事”而架空了这个“精神抑郁”的国王。
浪漫的人都是孤独的,我们永远也弄不清路德维希二世的死因。永远也读不懂他和茜茜公主的关系,尽管留下若干浪漫的诗句,茜茜公主在他死后有几年时间都很难从中走出来。永远也无法明白他和瓦格纳的关系,这种朋友之上是友情,是爱情,还是最纯粹的欣赏。但是只要能看懂新天鹅堡就够了,秋天的落叶漫天,冬天的白雪皑皑,和高天鹅堡遥遥相望,却彼此独立。
如果你下次去到慕尼黑,请帮我从那里带一张明信片。150年后,世事变迁,英雄不再,可浪漫依旧,孤独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