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啦啦队,许多人想到的肯定是一群活力四射、精神饱满的动感女孩,她们在体育比赛的间隙,展现各种炫酷的体操。场上是运动员的对抗,场下则是啦啦队的竞争。
啦啦队在美国发展的最为兴盛,比起其他国家,美国的啦啦队是高度组织化,有的甚至有专门的乐队。
你看NBA比赛时,两队各自的啦啦队,女孩们身穿短裙,一手拿朵花,集体热舞。其实啦啦队本身也是运动队,还有自己的锦标赛。
美国本来就是一个重视体育的国家,美国的体育又是根植于大学,说到底,都是从学校体育中来的。
最早在大学里的啦啦队队员,都是男的,那是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橄榄球比赛每次都能吸引大批观众自发地组织为喜爱的球队加油助威,第一位组织起啦啦队,并带领摇旗呐喊的啦啦队队长是在1898年,明尼苏达大学举办一场橄榄球比赛上,一个叫Johnny Campbell的男生,指挥一群观众高喊加油,而后的几场比赛,六七个男生组成的啦啦队正式诞生,你看,早期的啦啦队都是清一色男性,这和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受教育程度有关,那时候,各种体育赛事几乎看不见女性的参与,到后来,女性逐渐得以有限度地参与部份体育项目,包括参与啦啦队,刚才说到,因为啦啦队本身也是体育项目,是运动队,要经过选拔竞争,队员们定期进行训练,啦啦队之间还要比赛。
到了40年代以后,原本以男性为主要成员的啦啦队变成了以女性为主,慢慢演化成了今天的样子。啦啦队就成了女孩子展现自我、出风头最好的地方。从男性主导变女性主导,反而出了问题。还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是个什么事儿呢?
纽约州的一所高中女篮队员的妈妈向美国教育部提出诉讼,说她女儿打篮球的时候场边没有啦啦队支持,但男队打球就有一帮啦啦队呐喊助威。说这是男女不平等,同一个高中,男篮比赛,有60个女孩子组成啦啦队出场助威,这样又能吸引更多人来看比赛,女孩比赛,场面就非常冷清,女队员们没少卖力,但都像是二流队员。
这个案例绝非脑洞大开。1972年,美国通过了“第九条款”的法律,规定所有接受联邦自助的学校,在任何领域不得进行性别歧视,所以,男女运动员也必须接受同等的待遇,比如双方教练的工资、更衣室的设施、拿的补贴都要一致,男女运动队的人数也要一致。但是客观事实是,男子体育运动传统长,男孩子也更喜欢运动,所以愿意参加体育项目的总是男多女少,学校为了不违反那个第九条款法律,不得不挖空心思吸引女孩子进运动队,很多新设的女子项目都是为了凑指标弄出来的。
但问题又出现了,啦啦队都是女的,她们天然地会去给男篮和橄榄球男队加油,这些比赛场面火爆,啦啦队的出现就有舞台展现,同时啦啦队又吸引了不少人来看比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但这样一来,女队就没啦啦队,看得人就更少了。
所以那个高中女生母亲把学校告上法庭后,教育部门不敢掉以轻心,要知道美国教育部一年最多要收到六七十起类似的诉讼,越来越多的人决定为啦啦队的不平等行为而诉诸法律,啦啦队本身也是运动队,有些学校为了凑女队人数,就把啦啦队也算上,但啦啦队只给男队加油,不给女同胞加油,这样又出现了不平等。
所以,很多学校规定,啦啦队,你们不仅要给男队加油,也必须给女队加油,并且不能挑体育项目,什么比赛都得去加油,不过你想想这现实吗?有些体育项目适合有啦啦队,比如篮球,橄榄球,有些体育项目就不适合有啦啦队,比如冰球比赛,你想穿个大棉袄在冰面上欢呼么?再比如射击比赛,哦你在那又唱又跳,人家还怎么瞄准射击。但没办法,为了所谓的男女平等,必须去。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尴尬的场面,比如一个啦啦队跑去为女篮助威,刚要开始跳,教练跑过来,你们在这在这里干嘛?这不分散我们队员注意力么,你们安安静静坐在旁边就好。
你想啊,让一群女孩子给另外一群女孩子加油,双方其实都会比较扫兴,你说来了一帮男观众,到底是看女队员,还是啦啦队呢?显然,啦啦队和女队员的关系本来就是争风吃醋的,现在法律非逼着她们加油助威,有的女生听说是给女队助威干脆辞职不干了。
有一位读者致信《纽约时报》说她很多年前是高中女足队员,有一天啦啦队来助威,她们女队员只是觉得新鲜,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直到有一天,她们女足比赛,男足正好路过,给她们呐喊加油,这下可好,场上的女孩子个个精神抖擞,卖力展现飒爽英姿,所以就有人建议让男人给女孩子当拉拉队,后来还真出现了男子啦啦队。果然男生骚起来女生都得靠边站。
其实在美国有很多法律法规,本来是为了平等为了大家,但发现实行起来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比如当年奥巴马政府出台的厕所法案,本意是为了维护美国“跨性别学生”自由选择厕所的权利,但这样一来就乱套了,没有隐私可言了,比如一个男人,假装自己是跨性别者要上女厕所怎么办?所以这一法案遭到很多州的反对,到特朗普上台,这个法案就被中止了。
回到啦啦队,现在我们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校园体育,比如清华大学要求学生学会游泳才能毕业,很多高校要求学生在学期内跑完一定公里数,还要用AAP来监测。这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我相信未来我们也会碰到越来越多有漏洞的规定,怎么办呢,我觉得好的政策制定者要练就平衡各方的本领,就和啦啦队跳操一样,既要动作优美,又得保证安全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