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moshi

专题 Feature

全世界都在讨论——是否“人工智能”终将会代替人类?

今年5月23日至27日,天才围棋少年柯洁对战人工智能选手AlphaGo,最终0:3落败,这一结果引发了国内外全社会对于人机关系的热议。

曾经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场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直到现在濒临边界。难道真的终有一天世界不是人类的而是由机器主宰?人类创造出的工具会反客为主么?

其实这一切假想都源于对本真事物缺少客观的了解。走近人工智能,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也许可以更了解未来人类的生活方式,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不再恐惧。



惨烈大战

让我们先回到两个月前的人“狗”(AlphaGo)对战中,赛后的柯洁一度哽咽着说道:“我只能猜出AlphaGo一半的棋,另一半却无法洞悉。这就是差距,我与他之间相差实在太大了。”

据说,作为机器的AlphaGo,每天都要和自己对弈超过五万盘棋,而人类选手一盘棋的对弈时间最快也要2小时,慢的话一天也是常态。从这一概念而言,狗哥的确是甩了人类一条街,但是用马云爸爸的话说那是“SO TM WHAT”。我们要了解狗哥的工作运行方式和人脑的区别究竟在哪,如果仅仅是追求结果,那么人与猎豹赛跑也是必输无疑,难道要说豹子就是比人厉害?基因就是比人类优良么?很显然这种结论难以成立。

Dr.Song(宋星仪博士)是英国Sentime Machines公司AI技术顾问,在比赛之前,作为一个内行人,他表示已经预判十有八九狗哥会胜了。AlphaGo的原理就是深度学习,它把所有围棋名家的经典棋局、甚至是经典步法,都一一铭记在心,然后不停地记忆,不停地训练,还会去统计每一步棋胜算的百分比。

“回想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前几十年,许多职业由于无法顺应时代与科技的变化,的确被取代了,或者说在慢慢被取代中。
”

除此之外,因为AlphaGo是非人类,它可以无休止地学习。不过天才少年就不行,他需要良好的休息、科学的备赛、平和的心态以及持久的体力。身为人类,即便段位再高,仍然存在失误的可能性。AlphaGo就不一样了,它是围棋界的集大成者,也许第一步走法是“昭和棋圣”吴清源,第二步为九段棋手江铸久,第三步如围棋大满贯李昌镐……总之步步惊人。它和柯洁的比赛,不过是一个在独孤求败,一个在负隅顽抗罢了。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到一阵凉意上心头,似乎看到了AI统治人类的未来。别急,仔细想想AlphaGo不过是一个高级接收器,配上了良好的统计程序而已,但是它有思想么?它会创新么?它都没有,而这些恰恰都是人类相比AI最得天独厚的优点。只要对AI有了基本的认知后,心中的惶恐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极具争议

当一个新鲜事物走进公众视野的时候,通常会引起广泛讨论,而且持意见者的观点通常极其相左。有人认为,机器是没有情感的,只可以协作人类完成一些机械类体力繁重类的工作。但是另一种观点,甚至科学家霍金也倾向于的一种看法是,人工智能将是人类的终结者,也许若干年以后,人类将不知何去何从。目前已经产出可以看护baby的AI机器人,之所以可以看护婴幼儿,也是因为可以满足小baby们最基本的情感需求。这个时候的AI甚至扮演着父母亲的角色,它不再是一个没有温度的机器。

Dr.Song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人类其实也属于“机器”的范畴,而DNA就是人类的程序,在人类的程序中,有的控制理性思考,有的控制情感诉求,有的控制语言能力…….那么如果将控制情感的DNA模拟出适用于AI的程序,人工智能机器也是可以“多愁善感”的。所以,不要再说AlphaGo赢了柯洁没有笑,它只是还没装上控制情感的程序。随着发展,AI机器人将也能满足人类的感情诉求,也许几十年之后,许多人的另一半是一个具有十八般武艺还富有情感的AI机器呢。这样看来,AI的威胁论不是杞人忧天,而是近在咫尺。

也许在未来,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因为AI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会成为现实,如《她》中的男主,爱上了一个声音甜美又善解人意的机器人姑娘。近日,百度大佬李彦宏参加会议时,坐着无人驾驶的小车开上了北京的五环,开进了百度的会场。车已经是每个家庭中必备的交通工具了,如果无人驾驶的技术再成熟一些,可能“司机”这个词都会从以后的字典中删除了。

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脑补画面,你通过电脑从网上订购了TESCO的食物,无人驾驶车将菜送到家门口,通过可视电话你打开门,让TESCO的AI机器人将菜放入冰箱。一系列过程,几乎没有人类的出场,而这个场景不过是最普通的买菜日常。不过,当问到人工智能是否会像互联网一样掀起世界风暴,Loughbrough University的Professor Chun和Dr.Song一致的观点是:“并不会!”这个答案,出乎意料。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完全淘汰人工,而是会让以前枯燥的人工变得更充满智慧。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数学家图灵就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他发明的图灵测试更是被称为人工智能的照妖镜。所以,相比起互联网,人工智能是很早出场并且在不断完善的一个产物,但是互联网则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将整个世界变成一个整体。互联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质变,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则是不断进步的渐变,所以如果人工智能要发生井喷式的改变,就目前的科技程度而言,还是欠火候的。

人类的慌乱,往往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我们想象的也许百年之后才有可能发生。Professor Chun提出,人工智能是分为三个阶段的,首先是弱人工智能时期,其次是强人工智能,最后才是超人工智能阶段。当下,尽管AI的概念已经被大众所熟知,但还是处于最初开发的阶段,距离强人工智能也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在目前我们的有生之年,AI的发展将会很好地服务于人类,和人类和平共处。而我们,也赶上了最好的时机,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影响求职

Dr.Song提出,AI的广泛应用能大大提高社会运作效率。高效率的事物无论什么企业都愿意选择,所以欠缺工作经验,又赶上人工智能浪潮的应届毕业生,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么?这个担心确实也很能被理解。回想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前几十年,许多职业由于无法顺应时代与科技的变化,的确被取代了,或者说在慢慢被取代中,比如说公车售票员和银行柜台人员。



但是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繁荣又带来无数机会与职位,比如各行各业去训练AI的人员。Professor Chun指出,诚然,AI潮会让毕业生们感到紧张,但它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还需要较久的时间。作为普通学生,“要尽其所能把专业学到融会贯通,因为人的思维是‘活’的,机器只不过是装满程序的工具罢了。但是技术含量低的工种是一定会被取代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我们也赶上了最好的时机,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海外留学生最希望的事情莫过于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如何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不被机器人淘汰,也许会是未来大家考虑的问题。“企业一定会倾向于选择高效率的AI,因为他们的成本更低廉,甚至可以说使用起来更安全,所以制造业,机械化程度高的行业很有可能被取代。但是如果是主观性很强的行业,AI很难对其有影响”,Dr.Song表示。

就像艺术和销售就属于这样的行业,每个人对美的标准是不同的,即便AI可以创作出艺术品,但由于程序的原因也会造成批量化生产的感觉。所以,人类应该充分利用审美的独特专长。而销售行业属于沟通性强,互动性强的行业,虽然AI能像百科全书一样更精准广泛地提供信息,但是销售是有人情味的工作,顾客更愿意去和同类进行感情上的交流。所以,当我们毕业的时候也要去考量,哪些行业可以把人类的优势发挥到极。当然,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与业务素养才是制胜的法宝。

天朝行情

说到就业,一定是与市场发展紧密相连的。尽管英国目前的工签愈发收紧了,但是自由的土壤还是吸引着许多人为留英梦拼搏,尤其是学理工科的同学,机会相对多一些。关于AI行业,市场前景是英国好还是中国呢?Dr.Song认为,天朝的行情可谓前途无量。

单说AI市场的发展,中美两国是世界的佼佼者,而谷歌则是众多智能公司的领头羊。中国的优势在于它的市场是单行线的,它屏蔽了一系列国外的应用,例如谷歌地图,YouTube视频,亚马逊在中国的业绩也是平平。中国本土研发的App们这时发挥了它们的所长,百度地图、土豆优酷视频、淘宝……它们很好的替代了国外的产品,筑造了坚实的贸易壁垒。另外,国内尚未完善的市场机制与广阔的人口,都是充满前景的。如果想要在AI领域有所建树的同学们,也许回国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在采访时,University Of Sheffieldd的石英伦同学作为CS(computer science)专业学生指出,计算机是一门繁杂的学科,它的分支非常的众多,而人工智能只是它的一个细小分支,门槛也非常高,尽管现在人气飙升,但在计算机家族来说还是十分小众。

不过,人工智能行业不会是一个学术性十分强而实践性较弱的专业,一直以来对它的研究就是致力于尽快并且广泛的投入使用。未来,人工智能在商业方面将会更加成熟,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商业决策以及数据分析会有很好的应用。例如,目前讯飞的语音输入法,各大网站相关产品的推荐系统都是AI在商业的落地。如果对电脑、互联网有强烈好奇心,并且数学以及逻辑能力优良,选择人工智能为专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未来几十年,这将是人类攀登的目标。

每当一个技术潮来临时,总会引起社会的躁动与争论,人们担心未来的便捷会一步到位将人类取代,也担心自己原本赖以生存的职业会一夜之间不复存在,所以有的人选择转行,有的人在挑选专业时只看热度而不是兴趣所在,有的人终日在思索如何规避风险。

诚然,科技变化之快,会让年轻人眼花缭乱,甚至失了方寸。但是,明天会怎样,谁也不知道,反而将本职工作做到最好是规避风险的唯一法宝。以不变应万变踏实钻研的态度,处于AI林立的时代,相信人类仍会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