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moshi

专题 Feature

全民真人秀:是 “秀” 还是 “真” ?

真人秀类的节目最早始于欧美地区,随后日韩紧跟潮流,而目前天朝正扛着这面大旗阔步向前。似乎,真人秀是世界人民无法割舍的香饽饽,但究其操作,真相往往破朔迷离。本期Feature就带你探寻真人秀的奥秘。


如今不少人说,所谓的真人秀只不过是借用一下“真人”的外壳,而“秀”才是最主要的元素。那么,到底真人秀的定位是偏向真性情的节目,还是假秀场的聚集地?

早在1992年,一档名叫的Real World的节目首次运用了真人秀的元素,所有的参赛者都被摄影机24小时无间隔拍摄,但在当时,Reality TV Show这个专业名词还没有被采用。到了1999年,荷兰生产的《老大哥》(Big Brother)诞生了,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电视新秀,可能是名字起得太好,《老大哥》先后被近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借鉴,成为真人秀的大佬。真人秀的诞生,就犹如磁铁一般吸粉无数。满足观众的窥探欲想必是其核心,总想看看别人的日常,知道他人的隐私,这似乎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

1998年,一部名叫《楚门的世界》的电影,让观众大为惊骇。主人公楚门从小就被“圈养”在剧组专门为真人秀建造的世外桃源中,看似每天正常的生活,却按着既定的轨迹,每天遇见的人,发生的事,好像都有规律可寻。生活中那些似有似无的线索,其实都写在导演的剧本上。真人秀中的嘉宾,是真的在把自己本真的一面展示出来,还是说剧组已经安排好嘉宾每一步应该做什么,成了大众的热议话题。倘若观众每日关注的真人秀真的仅仅只是精心设计好的圈套,那么观众投入大量情感和固定时间,为这种另类的电视剧持续买单的做法是否还值得?



真人秀到底有多真?

我们先来看看真人秀节目的分类,通常分为四个大类:才艺表演类、生活服务类、职场工作类与公益类真人秀。而目前,在天朝收视率爆表的真人秀通常是生活服务与才艺表演这两大类。先来说说生活类,毕竟所有的剧本都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中国明星婚恋类节目是在2014年起步,随后的两三年间,以爆发式的增长迅速活跃了中国真人秀的市场。这类节目的兴盛不外乎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现代年轻人对择偶的要求越来越高,所谓剩男剩女也达到前所未有的数量巅峰,通过真人秀来透视当代青年的婚恋观不愧是一个有趣又新鲜的手段;第二,卖点主要是在参与的嘉宾们,他们本身自带明星光环,可以满足群众的窥探欲,也可以了解所谓的公众人物对人生大事会采取如何的态度。作为受众,当然是希望嘉宾以原生态的模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但总会事与愿违。

“满足观众的窥探欲想必是其核心,总想看看别人的日常,知道他人的隐私,这似乎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

先说说中国婚恋类最火的节目《我们相爱吧》,到目前为止,第三季已经以高收视结尾。节目的设计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那就是模仿韩国的《我们结婚了》。节目组当时对外宣称的是,所有参加的明星,都是单身狗,希望他们能够真正的配对成功。第一季中,不知道大家还是否记得那对高龄情侣“任性夫妇”—任重与林心如。林心如在参加节目时,对外宣称可是没有恋人的,希望通过节目寻觅到自己的真命天子。结果,等到真人秀结束没多久,林心如便和老干部霍建华喜结良缘。金童玉女的结合自然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但一不小心便暴露了真人秀“不真”的事实。除此之外,第二季的大叔萝莉配,“宇宙夫妇”—周冬雨,余文乐也赚足了观众的情感。两位明星为了使节目更加真实可信,节目组还安排了二人在微博中“暧昧”互动,这更是增加了情节的趣味性。但是,作秀作过了,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宇宙夫妇在节目结束后,貌似发展出不错的友情。但是,若说一场真人秀就是明星的相亲场,未免有点夸大其功效了。

唐小凤(化名)同学本科在一所211大学读摄影专业,毕业后去了北京的一家影视公司,专门为各大卫视以及腾讯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外包做节目。通俗而言,就是各大真人秀的制作方。在近两年的工作中,她也接触了许多明星并且还参与过《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真人秀的真实性时,她提出了“真实性”的绝对概念与相对概念。

如果说相对电视剧、电影甚至游戏类的真人秀,亲子类与相亲类节目的确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因为这类节目是缺少细节方向的剧本,导演组只会给嘉宾们指出一个大致的方向,告诉嘉宾应该如何使节目顺利完成。比如《爸爸去哪儿》中,爸爸们与孩子们的任务是明确的,但是如何完成,完成的过程是怎样的,每位嘉宾都有相对自主的选择权。他们在节目中如何呈现自己的状态、性格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是较为真实的,因为他们有较广阔的空间可以发挥。

但是若说真人秀绝对真实或者几乎不掺假,那么是绝对不可能的。不知道各位还记不记得李宏毅,这位从《变形记》中成功出道的小鲜肉,现在已经出演过几部电影了。这位曾经叛逆的少年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节目组就是要城市的孩子使劲作,越作越有看点。的确,《变形记》也不会像电视剧那样告诉孩子们几分几秒你们要哭,几分几秒一定要笑,什么时候要言语过分,什么时候又需乖巧懂事。可是,导演组的方向性,往往会引导嘉宾故意去靠拢,真实性已经不是嘉宾所能自己掌控的元素了。唐小凤坦言道,如今的中国真人秀类节目,导演组的干预已经超出其本身的职责范围,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节目的发展,毕竟对于电视节目而言,收视率才是其生存的王道。因此,为了追求收视率,导演组故意为嘉宾定人设与戏剧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现象。所以,真人秀的老铁们,看看就好了,可千万不能太走心。

真人秀中的名人效应

在涉及这一板块前,很想提问真人秀的老铁们一个简单却又难以给出答案的问题。是什么驱使各位每天抱着iPad守着电视机,等着这并不真实的真人秀呢?是因为节目的内容着实新颖,还是觉得每一期都给你留下深深的悬念,亦或是参加的嘉宾就是你偶像,深得你心呢?绝大多数的受众普遍认为,是由于真人秀中有他们喜欢的嘉宾才愿意去追一季真人秀的。



还是来拿《我们相爱吧》来做一范例,让我们看看导演组是如何利用名人效应的。首先,在第一季中请来了林心如,她虽不是当红的小花旦,年龄也失去了优势。但她可以说是70,80人的青春记忆,邀请她参加,可以使受众群的队伍扩大,不会全集中在90,00后这一群体中;而当红的青年演员中,周冬雨、李沁是值得一提的,二位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粉丝也多为少男少女,有了她们的名字,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固定的受众群,不必担心刚开播却收视率低下的惨淡情景。嘉宾自带光环,便可以自动吸粉无数,这是真人秀中利用名人所创造出最基本的效应。

“导演组的方向性,往往会引导嘉宾故意去靠拢,真实性已经不是嘉宾所能自己掌控的元素了。”

不过,若是所有的嘉宾都属于一线当红艺人的话,这一真人秀的造价就未免要高出预算太多了。电视台与互联网平台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唐小凤提出,每一季的真人秀除了明星大腕之外,一定会搭配几个名气较弱,但未来较有潜力的青年演员。第一季中的“慌张夫妇”乔任梁与徐璐便是这样的组合。徐璐与周冬雨、李沁年龄相仿,也在宫廷大戏《甄嬛传》中有饰演的角色,但比起前两位名气逊色不少;乔任梁更是如此,虽然出道较早,但一直默默无闻。这样的年轻艺人,需要大量的媒体曝光,才有蹿红的机会,因此真人秀节目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平台。而对于制作方而言,带不来较多粉丝的这些三线艺人们,又会有哪些优势呢?显而易见,那就是出场费较低。真人秀虽是文化产品,也是要拿出去卖的,既然要卖,那便没有赔本的理由,所以请这些艺人最大的好处就是控制预算。

除此之外,如果是某一卫视的某个真人秀捧红了哪位明星,这个卫视可以算是艺人的“娘家”了,日后如果某卫视想邀请这位艺人,看在之前栽培的份上,多半都不会推辞。就拿选秀类真人秀中的元老超女快男,举一个例子:李宇春是在2005年的超级女声中出道,由于其独特的声线以及个性的外表,迅速蹿红至一线女歌手,一般的卫视和网媒也是轻易请不动这位大神的,但是她在湖南卫视中的亮相可谓是多次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湖南卫视成就了春哥,春哥也自然不会亏待她的“娘家”。

原创之难,舶来品还能走多远?

虽说真人秀近几年在天朝的发展如火如荼,但若是追根溯源,欧洲地区则是真人秀的领头羊。《中国好声音》的版权来自荷兰,《舞动奇迹》的版权是英国,《一站到底》则是西班牙。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电视真人秀的版权均来自韩国、日本等。所以这样看来,天朝95%的真人秀都是移植,仅有个别几个可以算作是原创。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的原创能力如此低下?

Ruth Holliday是利兹大学School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的教授,在这一学期中她开设了Reality TV这一课程,专门分析真人秀中的各种问题,为此,本期Feature笔者也采访了Ruth Holliday关于真人秀的一些问题。

“虽说国内也逐渐走向了制播分离的道路,但是版权法在我国不甚完善,因此,也没有一家媒体公司敢于尝鲜。”

谈到中国真人秀节目原创能力低下,Ruth Holliday提出首先是源于制度的问题。欧洲的电视节目真人秀大多由专业的研发公司进行研发,特点是高度专业化与产业化。研发周期通常在3-5年,而脚本则会多达几千或是上万页。而中国的电视台还是国家垄断式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拿出如此多的精力与金钱来研发一个节目,成本是相当大的,并且还不能保证投放到市场中就可以一定盈利成功。因此,中国的电视台普遍不愿冒着这样的风险,而宁愿一次性花重金买版权。虽说国内也逐渐走向了制播分离的道路,但是版权法在我国不甚完善,因此,也没有一家媒体公司敢于尝鲜。

其次,重理论轻实践是国内高等教育的通病,对于实践类强的媒体专业也不能免俗。唐小凤说道,在大学期间关于电视节目策划的课程,老师就是讲理论、看样片、分析问题。同学们从未真正自己去尝试如何制作一档电视节目,工作后也是不断地试错,才能逐步把握住电视节目制作的脉搏。

尽管电视节目真人秀有诸多的弊病,但仍是中国群众在高压生活下的一剂良药,帮助人们暂时忘却烦恼。但仍希望,天朝的电视节目真人秀不要辜负受众们殷切的期盼,多拿出一点研究的精神,能把娱乐大众,调剂生活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