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moshi

专题 Feature

英式幽默:一本正经地逗笑你

谈起幽默,最近《欢乐喜剧人》《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综艺把中国的喜剧产业推上了顶峰。而英国的幽默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因其独具特色甚至自成一派,成为大家所熟知的专有名词“英式幽默”。

作为老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是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文化呈现出了西方文化的纷繁特质,同时又不同于美国文化的自由与开放,英国人一向是以典型的绅士形象自居的,性格含蓄、内敛、温文尔雅。虽然这种看似严肃的外表似乎与幽默相距甚远,但事实上英国人也完全不缺少幽默感。



贯穿古今的幽默情结

英式幽默,是对某种产生于英国和它的前殖民地的某些有喜剧效果的语言或行动的总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敛的表现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自从卓别林先生的黑白默片开始,英式幽默就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尤其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英式幽默的代表人物憨豆先生的精彩表演,可谓是栩栩如生地给世人展示了英国幽默文化的独特魅力。

英式幽默文化历史久远,早期的英式幽默风格可以从众多的文字作品中得到诠释,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在她的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中,诙谐有趣的人物对话和让人啼笑皆非的情节发展使得整本小说都洋溢着一种幽默的氛围,班纳特太太就是在“自认为神经衰弱”的嘲讽中施施然出场的,愚蠢无知的班纳特太太“一本正经”地说出了一句她奉为真理的话:“凡是有钱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种出场方式迅速引发读者或轻视或嘲笑的感情,将读者代入全知全能的局外人身份来观看整个故事的发展,而达西先生一开始矜持傲慢的表现更是被作者借伊丽莎白的口嘲笑得体无完肤。

作者奥斯汀不仅对这些讨厌的人物进行了嘲讽,对自己的主人公也毫不手下留情。当伊丽莎白被韦翰迷得神魂颠倒无法思考时,奥斯汀对她为了韦翰一会儿开心一会儿失落的蠢样子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正是在她妙语连珠的嘲笑讽刺中,一个个人物鲜活饱满了起来,也充分体现出了这本书中奥斯汀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一个世纪过去了,当今的读者仍对她讽刺、幽默的语言津津乐道。

英国现代的幽默仍旧没有摆脱一个世纪前所形成的讽刺基调,英国著名喜剧演员 Ricky Gervais 在谈到英式幽默与美式幽默的差别时,先幽了一默,在说具体差别前说“显然不光指两个词拼写方面的差异”。之后他谈到相比于美式幽默的直白浅显,一目了然,英式幽默则相对比较拐弯抹角,幽默中的情绪成分往往藏在表面以下,总是带着点儿蔫坏的闷骚气质,像是英国媒体形容的一样:“端着严肃态度,摆着肃穆表情,做着拿人拿己开涮的荒唐事。” 导致有时来自其他文化的人难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英国人尤为喜欢的一种幽默方式就是讽刺挖苦:“就如同日常讲话中使用介词一样,我们动辄冷嘲热讽。”他们会将嘲讽作为保护自我和攻击他人的手段,无情嘲弄喜欢或根本不喜欢的人,不到不得已的时候绝不会坦诚相见。而其中自嘲是最多的,体现出了英国人的肆意妄为。

这种态度碰到不太习惯的人,尤其是其他国家的人,通常会被认为不太友善,认为他们既爱挖苦人又喜冷嘲热讽,其实并非如此。这种“耍嘴皮子”的方式反而更直接地透露出他们对你的情感,如果喜欢你,那么这种嬉皮笑脸的调侃几乎就是一种爱的表示,如果不喜欢你,那么语气则会变的骄傲刻薄,透露出一种溢于言表的自负之情。

“当某样东西对你的世界认知产生了威胁,只要这个威胁是可接受的,那么幽默就产生了。”

很多人觉得英式幽默很优越,这些可能都没错,只是有时候他们太享受智力上的优越,让听众觉得自己似乎变成了被嘲笑的对象,从而衍生出 laugh at somebody 与 laugh with somebody。所以在与英国人的交往过程中,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全能听懂,全能明白,有时候他们只是在笑我们没有听懂他们的梗。在英国,用一个词形容经常在生活中幽默大家的人再合适不过,那就是 deadpan,字面意思是“挂了的平底锅”,深层含义基本可以理解为“面瘫”,指那些在说话或讲笑话的时候皮不笑肉也不笑的人。他说了一件事,大家觉得很好笑,但是他本人却一脸淡定,一本正经,那么我们就会困惑,他刚是在讲笑话吗,我应该笑吗,这是好笑的吗,是可以笑的吗,英语水平是不是跟不上了,智商是不是下线了。关键是说话本人毫无此类心思,他有时是在单纯讲话,有时是在讲笑话。

然而,有时候,这种幽默对非英联邦国家的人来说可能显得很奇怪和难以理解,例如,当人们不熟悉一些英国俚语或者一些在英国知名但在世界上不知名的人。许多展示英式幽默的英国电视节目在世界上变得颇为流行,这成为了展示英国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例如英国喜剧和深夜电视谈话节目《最后一支腿》(在第一系列中被称为“最后的腿与亚当山”),它最初与2012年夏季残奥会一起,每晚都在第4频道播出。该节目由澳大利亚喜剧演员Adam Hills,Josh Widdicombe和Alex Brooker共同主办,内容是对当天的赛事进行一些角度一新的回顾。这档节目被主持人Adam Hills描述为“三个人用四条腿谈论这个星期的新鲜事”,因为Adam出生时就没有右脚,而Brooker的小腿在童年就被截肢。这样一档综合了喜剧、嘉宾和残奥会这三项主题,并且拥有幽默主持人的综艺立刻获得了极高的观众讨论度,并在残奥会期间每天都吸引了超过一百万观众的观看。继残奥会之后,它改为每周一次的节目,同样是谈论新一周的精彩赛事,并结合了曾经的残奥会做点评。

该节目的特色是现场直播与名人访谈,节目鼓励家中的观众与嘉宾进行互动,并在结束后通过Twitter使用主题标签进行民意测验。这种直播的形式无疑增加了主持难度,主持人要时刻注意来自观众的提问及嘉宾的回答,并从中挑出可深入的问题,用幽默的话语继续深挖嘉宾的猛料。

此外,英剧《神探夏洛克》的流行也让大家在感受英国绅士的翩翩风度与紧张刺激的情节之余,注意到了英式幽默的有趣之处。还记得在第三季第一集,夏洛克出现在餐厅里,花生愤怒问他为什么没死两年了也不给个信儿,夏洛克表示:“在你生气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这里一般人会觉得可能是可以安慰花生情绪的问题。但他问的是:“你真的打算留胡子吗?”这种不合时宜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幽默一下子冲淡了感伤的氛围,将观众带得哈哈大笑。而在夏洛克审讯来自白俄罗斯的罪犯时,罪犯说:“他总是数落我,说我不系真男人。”夏洛克回答:“不 ‘是’ 真男人。”罪犯:“啥?”夏洛克:“语法错了,是 ‘是’ 不是 ‘系’。”在这段对话中,夏洛克并未如观众的猜想顺着罪犯的话问下去,而是出其不意地纠正起了罪犯的语法,这对于注重细节甚至有些吹毛求疵的夏洛克来说在情理之中,但之于观众又在意料之外,最可贵的是夏洛克并未刻意逗观众笑,而是一本正经地说完了这段话,不由得使对话变得更加幽默,令人捧腹大笑。



溶于生活的幽默习惯

谈到我对于英式幽默的初体验,还得追溯到我刚抵达英国时,当时我在免税店买了些东西,过海关时手里还拎着免税店的袋子,到我时我满脸堆笑将护照递给了工作人员,他却指着我免税店的袋子一本正经地问道:“Is it the gift for me ?”初来乍到的我既听不懂也答不上来,简直不知道该做何反应,呆呆地愣在了那里,也许是感受到了我的窘境,他并未为难我,随和地一笑便从容接过了我递过去的护照。在知乎上我也看到了许多网友分享的在英国时的趣事,有一位网友说,在上课时进行小组讨论,老师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你和你旁边的人坐近一点好嘛,别搞得像我们和法国一样。还有人说,在英国上学,因为喜欢旅游刚到英国就去办了申根签,签证人员痛心疾首地说:“我们英国有那么糟糕吗,你刚来就想走了。”搞得这位同学很不好意思却又无法反驳,签证官这才放他一马,说只是开开玩笑啦不要当真。

这就是我眼中的英式幽默,它不是循规蹈矩、精心设计好的段子,而是英国人天生自带的吐槽技能,他们会随时随地根据你的言行举止进行调侃,将你置于一个小小的窘境中,但他们并不是为了为难你,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友好,拉近与你的距离,如果你理解并回抛给他们一个梗,他们会觉得你很棒。若你没反应过来,他们也会立刻替你解围,绝不会让你难堪。

“端着严肃态度,摆着肃穆表情,做着拿人拿己开涮的荒唐事。”

要说为何会反应不过来,就要谈谈幽默是如何产生。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理论是Benign violation,中文叫良性冲突理论。为什么你会觉得一个笑话好笑?当某样东西对你的世界认知产生了威胁,只要这个威胁是可接受的,那么幽默就产生了。当一个人意识到这两个因素——有冲突、是良性的,他就会觉得被幽默了。比如英国经典的Knock Knock Jokes,当对方创造出一些在你意料之外的笑话,你原本的认知会下意识被威胁,威胁程度决定了好笑程度,而良性程度决定了你是否感觉被冒犯。如果你觉得很无聊那就是对于你的冲突性太小了,就成为了我们所说的“冷笑话”。

当然,这里的冲突性和良性程度都是有时效性的。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都在不停地被改变着,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一件事你当时笑得肚子疼,过几天就觉得平淡无趣;而比如一个略带攻击性的笑话你当时感觉被冒犯很生气,在经过了一些事之后,你想想就接受了,甚至反而觉得好笑。除了时间因素,社会关系与心理距离等都是幽默产生的原因。所以,要想出令人惊讶,又不足以冒犯他人的话语,没有点创意和智慧可不行。特别是在大舞台上,要逗这么多观众笑,除了清楚了解大众的普遍思想,没有点勇气也不行。

另外,除了对你“指手画脚”以外,英国人似乎对自身有着更多的不满,时刻进行着自嘲,用咱们最近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我开起玩笑来连自己都不放过。他们会在你阅读英国作品时一脸兴奋地告诉你,英国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和《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有很多黑暗又残忍的情节,而天线宝宝满满都是性暗示哦;也会在你夸赞英式口音时强调我们南边口音才正宗,北边我们听不懂,俨然一副自家人瞧不上自家人的样子;还会在你感叹British Tea好喝时洋洋得意地说这都是我们以前去中国印度抢来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你欣赏英国绅士时泼冷水说我们英国人并不是你们想的那么彬彬有礼,你们以为我们很绅士啊,想多了,其实我们天生就会说 Excuse me, Sorry 什么的,不是撞到你冒犯你才会说,而是我们走路的时候这些词就自动出来了。这些细微的场景充分体现出了英国人随时随地都能出口成段子的特点,他们将“自黑”发挥到了极致。

在情景喜剧《Keep Up Appearances》中,英国人也竭尽所能地嘲讽了自己一把,其中的情节包括作为中产阶级,书可以不看但必须打扫得干干净净,平时可以不要桌子但写卡片必须在考究的桌子上完成;为了表现出优雅的写作习惯,邮票也要用尺子比着贴得与邮票框分毫不差。这些统统表现出了英国中产阶级为了与所谓的工人区分开,保持自己的优雅形象,做了怎样耗时耗力但在外人看来多此一举的可笑事迹。

英式幽默可谓是少见的百无禁忌,他们什么玩笑都能开,什么玩笑都敢开。英国人无比热爱 offensive jokes,例如911,娈童,希特勒都不在话下,甚至近年来走入人们视线中的女权、穆斯林与同性恋都逃不出他们的嘲讽。众所周知,曼彻斯特是英国著名的同性之都,在英剧《IT狂人》中,男主被误会为同性恋,于是就被送上了去往曼彻斯特的大巴。他们最爱拿来开涮的禁忌还有 Child Molestation (猥亵儿童) 、Rape (强奸)、The Holocaust Death (大屠杀)、Serious, topical Issues(严肃的时事性话题)等等。包括死亡,包括宗教(信教人数在英国逐年减少,大部分人觉得信教太扯了),包括各行各业,一切具有冒犯性或者可能会冒犯到一些人的敏感话题他们都无所顾忌,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正常玩笑,生活干嘛那么严肃啊。而性对于英国人来说,也是很随意的,随便谈,随便演,不在乎,没人把这些当回事。

除了单纯的吐槽,英式幽默涉及到双关语、讽刺等等,形成了英国独特的Black Humor,即有刻薄,嘲弄意味的黑色幽默。若你也曾被英国人开过玩笑,那不妨细细品尝,或许会比当下更觉好笑,更回味无穷。